2011/09/06

成品審查會三點心得審思

之一 旁白字幕中英夾雜的部份要加注中文,方便學習者理解。

基本上,今天的審查會上沒有太大幅度的修改意見。
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QA錯字...。

由於此門課程的製作方式很特殊,是由課程講師先行錄音後,我們再將課程錄音打成逐字稿。
再根據內容,撰寫搭配的課程畫面。

因此,此門課的ID(教學設計者),根本無須耗費心力在分析素材上。
取而代之的是:「畫面的設計、將內容圖像化」。
所以,我才一直戲稱我是在「畫」腳本。

好,再回到課程字幕上。
由於是逐字稿,自然容易錯誤百出,我也已經校對了不下五次。
但.... 依舊有錯!

而且,被挑出來的都是英文拼字的錯誤... = =|||
這門課的講師,本身是留美的口語傳播碩士,因此課程中出現滿多中英夾雜的部分。
審查委員建議我們在旁白出現英文時,要一併加注中文解釋。
避免學習者英文能力不是太好時,會無法理解課程意思。

之二 課程中聲音,該如何調整?

 「我覺得課程中,我的聲音有點沙啞、低沉。」課程講師如是說。

儘管在場眾人極力稱讚老師的聲音很甜美,但仍說服不了老師。

「請問廠商在聲音的部分可以作怎樣的調整?」我們回答,會回去先對音檔再做處理,並提供改善前後的檔案,先給老師作比較。但可能改善幅度很有限...。

回來後,我仍想思考這題要怎樣才能答的更好?

之三 如何加強ID在審查會上的答辯能力?

過去曾有一門「行政救濟之答辯」課程,集結眾人之力進行課程發想。

那麼,在課程成品審查會上,面對內容專家、公部門的長官、學界的教授...等大咖時。
我們能加強些什麼訓練,幫助我們別帶回太多的修改意見?

我自認是反應很慢,一個問題往往要想很久才有辦法回答。
而成品審查,往往會由AM、PM們出席,一般待在辦公室的我們(ID、MD),很少有機會跟著出席。
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跟我們的AM、PM一樣擁有這麼好的口才、反應能力呀。

因此,除了帶ID、MD多出去見見市面這個作法外。
也許可以下次審查會前,可以試著先在內部開個非正式的審查會。
並請專案成員就自己的立場擬定意見。
之後會議上,再開放交叉質詢

我想戰火肯定很猛烈...

---
2011.9.6
記課程成品審查會。

【名詞解釋】
1、教學設計師(Instruction Designer,ID)
2、多媒體設計師 (Multimedia Designer,MD)
3、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PM )
4、客戶經理 (Account Manage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