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背後的假設
在教學設計過程背後,隱含著諸多假設。教學設計的新手,應該以一種明晰的方式來面對這些假設。儘管他們可能並非全然同意這些假設。(而且經常在不同意這些假設的條件下設計出更優秀的教學),但是教學設計新手會發現,當這些假設變得清晰明確時,教學設計過程將變得更有意義。下面是某些關鍵的假設:
- 要設計教學,設計者必須清楚知道,作為教學的結果,學習者應學到什麼東西。
- 最好的教學,是那些效果好(促進學習者獲得既定的知識與技能)、效率高(學習者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最少)、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習者的動機和興趣,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地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
- 學生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媒體進行學習;「活生生的教師」對教學來說並非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 有一些教學原理適用於不同年齡和內容領域。例如:學習者必須主動參與,在心理、生理上與要學習的材料互動。
- 評鑑應該包括教學評量,也應該包括對學習者學習表現的評量。通過教學評鑑得到的信息,應該用於修改教學,以使得教學變得更好、效率更高、更有吸引力。
- 當評鑑的目的是確定學習者是否已經達到學習目標時,對學習者的評量應該根據其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而不是他們與同學相比的學習排名。
- 目標、學習活動和評鑑之間應該保持一致性。與學習者特徵和學習情境一起,學習目標應該作為活動和評估決策的驅動力。
---
2011.9.11
資料來源:《教學設計(第三版)》,Patricia L. Smith、Tillman J. Ragan 著,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2章 教學設計的基礎〉,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