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4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數位內容產業之中階人力訓練規劃

根據上述新聞報導,思考著未來數位內容產業的中階人力,應那些具備的KSAO(知識、能力、態度)?依我的想法,至少需要先具備以下基礎條件:


  • Knowledge:指執行某項工作任務需要的具體資訊、專業知識。故至少要有3年以上相關產業經驗。若能具備:出版、動畫、遊戲、資訊科技…等跨產業經驗更佳。
  •  Skill:指實際的工作技巧和經驗其熟練程度。依不同職務應該有不同重點,而我認為當中專案管理能力應是共通的重點!
  • Ability:泛指個人的能力和素質,例如:邏輯思考、學習、問題分析與解決,以及表達能力。當中第二外語(英、日)已是必備,而非nice to have…
  • Others:指完成工作需要的其他個性特質,例如:情緒管理、抗壓性、協調溝通與說服、人際關係…

請依照上列的條件(包括但不限於),以教學設計師為對象,分析貴公司現職之教學設計師的能力缺口後,擬出一具體可行的訓練規劃方案。

---
 2011.9.24

2011/09/16

教學設計師職能(經濟部- IT Expert-數位教學設計專業人員)

職業導向
  • 分析培訓需求
  • 設計課程及教材 
  • 發展教材 
  • 實施與評鑑 
技能規範
  •  數位學習類-數位教學設計鑑定規範下載(PDF)

考試科目
  • 數位學習概論
滿分100分,成績總分達70分(含)以上者該科合格。
  • 數位教學設計 
 滿分100分,成績總分達70分(含)以上者該科合格。

---
 2011.9.16

資料來源:
ITE資訊專業人員鑑定-數位學習類-數位教學設計專業人員

教學設計師職能(經濟部版)

  • 所屬產業︰數位學習產業
  • 專業(職務/職業)名稱︰教學設計師
  • 工作描述(jobdescription) ︰教學設計、數位訓練規劃、教材設計、教育訓練執行等
  • 知識(knowledge)
歷史文學
了解相關法規
撰寫文案
行銷、業務的基本觀念與知識
了解與掌握開發步驟
  • 技術(skill)
市場調查及分析能力
資源規劃與分配能力
掌握編寫劇本節奏與環節
推銷腳本能力
流程管理能力
撰寫新聞稿
網頁製作
文筆創作佳
電腦程式軟體的基本操作
方案可行性判斷力
  • 能力(ability)
高度的敏感度
能快速吸收新訊息
活潑積極、熱心、熱情
可塑性高
具備幽默感
思緒敏捷
樂於探究新資訊
好奇心
包容力
虛心
永保年輕心態
重團隊精神
獨立性思考
富同理心
  • 其他
時間管理能力
很快理解並吸收客戶的要求
保持對環境(使用者)的接觸
了解週遭環境
擁有對各階層使用者的的世界觀
具多層面觀點
了解公司文化及願景
文字的敏感度能回顧過去經歷的能力
願調整自我舊的想法
管理壓力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
容易進入狀況
能接受其他部門人員的建議
---
2011.9.16

資料來源:
經濟部產業職能基準與能力鑑定資訊專區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mpetency/

2011/09/14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如何傳達「服務是有價」的概念?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

 P公司以「數位化內容的提供者」自許,其公司的專業是以精緻的數位呈現方式,為客戶提供專屬的數位內容及整體解決方案,而P公司的業務型態以B2B的專案服務為主。請您以P公司的專案管理師(Project Management ,PM)為對象,教學目標為教導該公司的專案管理師,如何向客戶傳達「服務是有價」的概念。請依業務需求設計一長度不超過15分鐘的數位課程。

 【評分要點】
1、課程架構10%
2、引起動機30%
3、教學策略30%
4、腳本內容20%
5、實施與評鑑10%

---
2011.9.14

【延伸思考】
1、請定義「服務」的概念。(25%)
2、銷售與服務,是否為一體的兩面。有銷售必定有服務?請試抒己見。(25%)
3、「服務」是有價的嗎?請試申論之。 (25%)
4、若「知識」作為一種「服務」,其具有「價值」,請問您同意嗎?請解釋之。(25%)

2011/09/12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情緒性工作者之「奧客」應對課程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

一、請先瀏覽底下三則文章︰

1、長榮首度拒載刁難客 列黑名單 男控「蠻橫不講理」(2011.9.10蘋果日報)

2、誇張 長榮客逼空姐送餐10次 不滿搭機遭喚醒 座艙長受辱辭職(2009.4.8蘋果日報)

3、服務破表 奧客也能變粉絲(2011.5 天下雜誌 473期)

二、

以服務業的就業人口數比例或其佔GDP比值而論,我國產業型態早已由製造業時代進入服務業時代,而服務業的員工多以情緒工作者為主。所謂情緒性工作者是指在工作場合中面對形形色色可能不會再見面的上門顧客,必須表現微笑、眼神接觸、熱忱和興趣、與顧客友善對話等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因為這些工作者必須投入大量的「情緒」,而稱為情緒工作者。

故請問您若以報導中的航空公司為例,您應如何協助HR以第一線的情緒性工作者為對象,強化第一線人員的臨場應對反應,加強情緒管理,並減少工作挫折度,最終達成提昇內、外部顧客服務滿意度的效果。請依此設計一套具體可行的培訓計畫。


【評分要點】
1、分析培訓要求15%
2、設計課程及發展教材35%
3、發展教材35%
4、實施與評鑑15%

---
2011.9.12

註:題幹敘述引用自高雄第一科大學行銷所97年乙組試題。

【名詞解釋】
.GDP(5%)
.服務經濟(5%)
.情緒勞務 emotional labor(5%)
.顧客導向(5%)
.內部、外部顧客(5%)
.內部行銷(5%)
.服務品質(5%)

2011/09/11

【書摘】教學設計背後的假設

教學設計背後的假設

在教學設計過程背後,隱含著諸多假設。教學設計的新手,應該以一種明晰的方式來面對這些假設。儘管他們可能並非全然同意這些假設。(而且經常在不同意這些假設的條件下設計出更優秀的教學),但是教學設計新手會發現,當這些假設變得清晰明確時,教學設計過程將變得更有意義。下面是某些關鍵的假設:

  1. 要設計教學,設計者必須清楚知道,作為教學的結果,學習者應學到什麼東西
  2. 最好的教學,是那些效果好(促進學習者獲得既定的知識與技能)、效率高(學習者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最少)、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習者的動機和興趣,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地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
  3. 學生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媒體進行學習;「活生生的教師」對教學來說並非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4. 有一些教學原理適用於不同年齡和內容領域。例如:學習者必須主動參與,在心理、生理上與要學習的材料互動。
  5. 評鑑應該包括教學評量,也應該包括對學習者學習表現的評量。通過教學評鑑得到的信息,應該用於修改教學,以使得教學變得更好、效率更高、更有吸引力。
  6. 當評鑑的目的是確定學習者是否已經達到學習目標時,對學習者的評量應該根據其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而不是他們與同學相比的學習排名。
  7. 目標、學習活動和評鑑之間應該保持一致性。與學習者特徵和學習情境一起,學習目標應該作為活動和評估決策的驅動力。

---
2011.9.11
資料來源:《教學設計(第三版)》,Patricia L. Smith、Tillman J. Ragan 著,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2章 教學設計的基礎〉,P33、34。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新人訓課程

【ITE數位教學設計模擬試題】


O公司因應業務需求,擬招聘新任從業人員。作為教學設計師的您,應如何協助HR,設計一套新人教育課程,藉以協助新進人員可在最短時間了解公司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縮短進入新環境之適應期,並加速無工作經驗者之學習曲線,使其快速上手,融入公司文化呢?請依業務需求擬定一經濟實惠的培訓計畫。


【評分要點】
1、分析培訓要求15%
2、設計課程及發展教材35%
3、發展教材35%
4、實施與評鑑15%


---
2011.9.11

資料蒐集:
1、新人訓練 掌握關鍵90天

2、「新人引導」訓練課程之規劃與評估-以V 公司為例
著眼「新人引導」訓練的重要性和獨特性,Schwarz and Weslowski(1995)進而提出新人引導方案應該要具備的內容,包含了三大項,分別是:
  1. 組織層次的資訊:如公司概況(價值觀、公司歷史與經營理念)、重要政策和程序、薪酬制度、員工福利與服務措施、工作安全和意外事件防護、員工與工會間關係、實體設備、經濟因素、顧客關係等。
  2. 部門層次的資訊:如部門功能和文化、工作職掌和職責、部門政策、流程、規則與規範、預期績效、部門參觀和部分員工引介。
  3. 其他各式各樣的資訊:附近社區認識、住房供給和家庭安置。

3、企業實務參考:
3.1科技業:

 3.2金融業:

2011/09/06

成品審查會三點心得審思

之一 旁白字幕中英夾雜的部份要加注中文,方便學習者理解。

基本上,今天的審查會上沒有太大幅度的修改意見。
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QA錯字...。

由於此門課程的製作方式很特殊,是由課程講師先行錄音後,我們再將課程錄音打成逐字稿。
再根據內容,撰寫搭配的課程畫面。

因此,此門課的ID(教學設計者),根本無須耗費心力在分析素材上。
取而代之的是:「畫面的設計、將內容圖像化」。
所以,我才一直戲稱我是在「畫」腳本。

好,再回到課程字幕上。
由於是逐字稿,自然容易錯誤百出,我也已經校對了不下五次。
但.... 依舊有錯!

而且,被挑出來的都是英文拼字的錯誤... = =|||
這門課的講師,本身是留美的口語傳播碩士,因此課程中出現滿多中英夾雜的部分。
審查委員建議我們在旁白出現英文時,要一併加注中文解釋。
避免學習者英文能力不是太好時,會無法理解課程意思。

之二 課程中聲音,該如何調整?

 「我覺得課程中,我的聲音有點沙啞、低沉。」課程講師如是說。

儘管在場眾人極力稱讚老師的聲音很甜美,但仍說服不了老師。

「請問廠商在聲音的部分可以作怎樣的調整?」我們回答,會回去先對音檔再做處理,並提供改善前後的檔案,先給老師作比較。但可能改善幅度很有限...。

回來後,我仍想思考這題要怎樣才能答的更好?

之三 如何加強ID在審查會上的答辯能力?

過去曾有一門「行政救濟之答辯」課程,集結眾人之力進行課程發想。

那麼,在課程成品審查會上,面對內容專家、公部門的長官、學界的教授...等大咖時。
我們能加強些什麼訓練,幫助我們別帶回太多的修改意見?

我自認是反應很慢,一個問題往往要想很久才有辦法回答。
而成品審查,往往會由AM、PM們出席,一般待在辦公室的我們(ID、MD),很少有機會跟著出席。
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跟我們的AM、PM一樣擁有這麼好的口才、反應能力呀。

因此,除了帶ID、MD多出去見見市面這個作法外。
也許可以下次審查會前,可以試著先在內部開個非正式的審查會。
並請專案成員就自己的立場擬定意見。
之後會議上,再開放交叉質詢

我想戰火肯定很猛烈...

---
2011.9.6
記課程成品審查會。

【名詞解釋】
1、教學設計師(Instruction Designer,ID)
2、多媒體設計師 (Multimedia Designer,MD)
3、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PM )
4、客戶經理 (Account Manager,AM)

2011/09/04

幫我找一個解釋

〈幫我找一個解釋〉

文/kun

杜威曾說:「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然而,在教育上絕對是實務先於理論。先有教與學的事實,才進而有歸納出的教育理論。因此,在不清楚學者探討、對話的脈絡下,任意套用某一理論都是不切實際的。

從小學教育跨足到成人教育、數位學習、教育訓練等領域,還談不上是無縫接軌,有些觀念直到現在還想不通,卻也還有點心得可以分享。

數位學習無法接觸到學生,媒介只有電腦,因此教學策略變得相當重要,且所使用的教學設計模式也由師院所學泰勒模式(目標、選擇、評鑑),轉換為ADDIE模式(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鑑),但大抵上是相近的,教學的基本模式仍然未變。

此外,成人學習者理解力佳,設計上須注意教材實用性,內容最好能直接運用於工作。由於是用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教學設計上也要注意與學習者的互動性,避免成為單純的「電子書」,而失去教學意義。

這些皆與過去的經驗不同,同時也發覺在過去的國小教學經驗中,較少關注到教學策略的層面。相較之下,在實體教學上,會著重在班級經營、引起動機等教學技巧上。

然而,當離開電腦,走向台前,一位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角色呢?

「真正的老師,就是讓學生畢業後還想要學習。」、「教師角色,便是看出學生缺點,給予鷹架、改善的建議,使其知道不行中如何可行?」過去參加的研習中,一位校長如此提到。

對照時下提倡的「快樂學習」觀念,我以為這沒有不對。但我認為,教師不能只給學生他想要的東西,在求學階段(至少在國小),必須適時地拋難題給學生,讓學生漸進式地一階一階往上爬。

至於,給學生的台階高度要多高?則必須視學生資質而定。

換個比喻,好比日復一日滾著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石頭是他必須負擔的重荷,如同他自身一樣大小的石頭,每每在他抵達山頂便蹦地一聲須臾滾落山頭。

也或許,每個人都像薛西弗斯,在漫長人生中總有必須面對的石頭。若是面對比自身大上好幾倍的石頭,又當如何?可能會無助地看著咻地滾落。我們雖然無法改變石頭已墜落之事實,可我們能改變對墜落這件事的看法。假若學生看著石頭滑落無能為力、自怨自艾,如何避免學生「習得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我說這便是教師的工作。

但目前身為內容供應商,對我們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價值」?在商業流程中,我們被迫在「教學效果」、「時程」以及「成本」中作妥協。這也沒有不對,畢竟開公司的目的本來就是賺錢。

只是,在制式化的流程中,我們似乎成了產線上的作業員。從素材、腳本,再到成品,我們循著一貫的步伐,成了卓別林《摩登時代》中被規訓的作業員,沒了靈魂,取而代之的是制式行動、齊一性的思維。

「你們很有經驗,但有時候會不會因為太有經驗,而落入制式化的窠臼?」一位委員在審查時如是說。

「制式」vs「創新」,在商業流程中,似乎是個兩難。

畢竟,這裡不比學校,做什麼都必須考慮到成本,不是單純把事情「完成」這麼簡單。而在過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教育」必須思考「成本」、必須考慮「效益」。而「訓練」則必須考慮!

英國教育哲學家R. S. Peters認為,教育應遵循「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及「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三項規準。至於如何取得當中的平衡?也還拿不個準。

但我相信「知識的分享,本身就是一種感動。」

教學有時候要從感動自己開始。

---
2008.6 ~ 2011.9
2011.9.4 彙整

[後記]
昨天,一篇一篇看了自己過去寫下的札記。
有些想法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的!
思潮的形成,便是由一條一條的反覆思量的想法,集結而成。這篇短文,便是匯集過去散落各地的文字,編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