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3

MOOCs教學設計

近來MOOCs在國內如火如荼地發展,蒐羅網路上一些相關文件備參:


  • 磨課師課程設計與錄製研討會

https://courses.openedx.tw/courses/TaiwanMOOC/G201401/2014_09/about

以往國內開辦許多研討會,縱使相當感興趣,但礙於時間、地點往往不便參加,且結束之後便找不到會議資料,
這次研討會利用MOOCs平台將演講內容保存,便於擴散、分享,作法很好!

推薦2場:

1、專題演講:To MOOC, or not to MOOC, that is the question!葉丙成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主題演講一:建構系統化的MOOCs製作概念 楊韶維 課程製作人/計畫經理(國立臺灣大學MOOCs計畫)

當中楊韶維計畫經理分享了許多實務作法,對於日後想導入MOOCs的機構,定有幫助!


  • 以Coursera為例 談MOOC教學設計了些什麼?劉怡甫資深教學設計師(輔仁大學教師發展與教學資源中心)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9/01/6053.aspx


  • MOOCs教學設計好簡單:淺談MOOCs的教學設計 楊宗瑋專員(國立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http://210.65.11.240/manager_admin/upload_file/43/14031479431.pdf


  • 開放課程MOOCs數位教材教學設計 楊宗瑋專員(國立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http://c005.utaipei.edu.tw/ezfiles/22/1022/attach/75/pta_16468_8879873_34933.pdf


---
2014.12.23

延伸閱讀:

.TrueEdu。真學
http://plutoyang.wordpress.com/

.開放教育手札 Note on Open Education
http://open-edu-note.blogspot.tw/

2014/11/15

記學習行為3則

之一 學習行為

修了一些MOOCs課程,但學習畢竟還是得付出,光看影片不做任何筆記、作業,幾週後便忘光了,啥也沒留下。

再者,若真的要「認真」截圖、打筆記,需不時暫停、倒轉,1小時影片課程,約要一個半小時方能完成。換算學習時間約1:1.5。

之二 數位中輟

數位學習與實體課程差異在於數位學習是沒有「蹺課」這件事的!修實體課程一堂課沒去會有感覺,知道自己沒去(出門)上課。

但數位學習你沒上課,就只是將課程開始時間往後延宕。今天不看影片,就明天看;明天不看,就後天看,到後來不知不覺間就積欠了三、四週的進度。

然後,這堂課也就不知不覺「中輟」了XD

莫怪乎MOOCs課程中輟率很高。

之三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動學習

近來的教育理論頗愛討論「以學習者為中心」,話說來頗漂亮但實踐上很難。好比說,不同背景學習者參與同一課程,有著不同的動機、先備知識。混在一起上課,如何確保達到教學目標?進而達到學習遷移、行為的改變?

此外,何謂主動學習者?

大抵「好逸而惡勞」是人之天性,我想是很難有人閒閒沒事做,把學習當作樂趣吧!沒有外在誘因,憑藉內在動機要能達成,都已經是相當理想化了。

教學環境(硬體、網路)、教師、教材...等都準備好了,我們的學生準備好了嗎?似乎也很少看到關於這塊的討論。在成為「主動學習者」之前,是還有一些工夫可下。

至少,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基礎工具如英文、數學沒在正規教育歷程中,達到一定水準,要「自學」某些課程,著實有其難度。
---
2014.11.15

2014/11/03

雜談

轉文三則:

龜除了唸ㄍㄨㄟ,還可以怎麼唸?這位老師給分的做法讓人激賞!
http://buzzorange.com/2014/11/03/pronunciation-about-tortoise/

女兒數學只考 26 分… 但這老爸的回答太讚了!
http://buzzorange.com/2014/10/29/math-test-scores-26/

小六數學考卷 神融合頂新案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26965

不知啥時開始常常看到這類轉文,一張貼圖局部放上學生作業答案或考卷,而通常會有幾種結果:
1、全民公審。不分青紅皂白群起批判教學內容或老師教法。
2、哈、哈、哈、哈、哈。只是個笑點,層層轉貼,直到有人說你封包是鴿子載來的˙!

而我轉貼這三則大概是近來看到較正面的描述,從這三篇文章可以發現:
1、過去分數至上的看法逐步產生動搖,開始有些能被與論採納討論的不同聲音出現。
2、學校的評量方式與內容,受網路影響無時無刻都必須直接面對群眾。小至習作、作業給分、月考試題,大到基測、學測命題,無一不直接暴露在群眾目光底下,此之謂全民上網、全民媒體的時代。

然而,這些討論往往一時曝光流於茶餘飯後的話題之外,鮮少會有人會探討後頭的課程內容、教材教法、評量命題的方式,文中翁老師的將其教學的觀點,融入語言與文化,進而做出不同闡釋,給出"標準答案"以外的"標準"。或許,你不認同他的說法,但所謂的教師專業不正是如此?

我想師培體系應該手腳還沒快到將"社群媒體"這塊列入"親師溝通"抑或"虛擬班級經營"的範疇內,但隨著七年級前段班家長的小孩將開始進入小一,或許會開始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況。

總之,體現在後現代的知識觀下,當"差異(多元觀點)"與"包容"普遍能被多數民眾接受,能兼容不同聲音存在,所謂的"教改"也才開始展現成果。

---
2014.11.3

俗話說的好「民意如流水,東飄西流無常軌,民意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再舉正好距今一年前的新聞做對照,歷史事件傳送門:

【教育新聞】小學這樣教?一題數學 家長槓老師 vs 請尊重教師的專業
http://captains.pixnet.net/blog/post/53262336

「雞招待客人」 小四考題引人遐想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04&f_ART_ID=483813


2014/10/20

再觀MOOCs課程

試看了一陣子教育部推動的MOOCs課程,實話說...各校間良莠不齊,哪些學校有實際投入資源(財力、人力),幾乎一目了然。


之一 教學媒體

絕大多數根本是把課程用DV或powercam側錄畫面、簡單剪輯後就丟上網。當中光是收音不清晰這點,就讓大部分課程根本不忍卒"聽",品質很糟!

就過去經驗來看,錄製類課程多半可分為:

1、專錄,在攝影棚內或是教室內,用攝影機錄講者特寫。

這類課程常出現的問題是,授課者不熟悉鏡頭導致導致表情、動作生硬,或是眼神容易飄移。若錄製前多溝通、寫拍攝腳本,多錄製幾次等授課者熟悉後,即可改善。

2、側錄,如直接將課堂上的內容錄影,之後再做後製。

通常這類的課程後製上問題較多。事前最好與授課者溝通溝通錄影站位,並一定要另外用獨立麥克風收音,若先天收音品質不佳,後製上通常沒有太大的改善空間。

就我個人認為收音的清晰度,對於影片課程很重要的一點。至於其他的小瑕疵多半可透過後製、剪輯時作編修,但收音不清晰,多半沒救了!

之二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以及線上帶領

1、課程設計上,目前看到清、交等校推出"微學程"的課程組合概念。之後假若認證機制成熟,應該頗有看頭。"學系"的存在界線,可能會日益模糊。

2、教學設計:除了部份教授具備線上教學的經驗,在教學活動上有針對網路課程做設計,其餘看來仍是針對實體課程做設計。或者,更準確的來說,是以實體課程為主,網路的MOOCs課程只是"順便"錄影後放到網路上。

3、線上帶領部份,有些課程可能是參與者不多,非常的冷...,反觀某些4、5千人修的課,就是絡繹不絕的討論洗版(甚至在線上考試前夕塞爆課程平台逼得考試延期)。且有些課程助教認真到除週週發系統通知信外,三不五十還會來上討論版關切學習狀況。反觀某些課程,就算開課了可能也沒人知道吧!

之三 課程平台

由於看不到教師的開課介面,無法比較。
但若純以使用者平台體驗來說,目前我個人排名為:coursera >Open edX >ewant育網>ShareCourse。

未來或許得注意:
1、PC與行動載具跨平台之間的影片編碼問題與媒體播放器問題
2、人數過多時系統的負載與頻寬問題
3、討論區檢索與共筆筆記...等平台設計問題

---
2014.10.20

2014/10/03

臺灣智慧教室建置分佈

閒來無事把緯創、三星、鴻海、宏達電、台達電等大廠的智慧教室初期試辦學校標記上地圖,能瞧出啥端倪嗎?




且作行銷的應該學學台灣三星。同樣一個計畫、相同的文章內容,「台灣三星-Smart School」計畫從北到南宜蘭力行國小、新竹竹北國小、南投育英國小、台中華龍國小、嘉義興中國小、台南大同國小、高雄林園國小7所參與學校,自9/2~10/3每次揭幕都能賺取一次媒體曝光機會,算算至少曝光了一個月,且接洽層級都是縣市教育局,這布局肯定不短吧!
---
2014.10.3

source:
.從軟硬體設備提供到教師訓練 三星SMART School打造完善數位學習環境,數位時代,2014年9月3日。
http://www.bnext.com.tw/marketInfo/view/id/118

.台達電與資策會攜手東山高中,發表年度數位教學成果,數位時代,2013年12月23日。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0522

.校園平板電腦 國小生隨身學,中央社,2011年10月13日。
https://tw.news.yahoo.com/%E6%A0%A1%E5%9C%92%E5%B9%B3%E6%9D%BF%E9%9B%BB%E8%85%A6

.鴻海捐贈智慧教室 「以科技改變教育」,蘋果日報,2014年09月17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917/36088774/

.信望愛基金會-LearnMode【數位教育平台實驗計畫】
http://guide.learnmode.net/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
http://www.twnread.org.tw/

.教育部高中職行動學習輔導計畫網站
http://mlearning.ntust.edu.tw/

2014/09/04

kick-off

〈kick-off〉

專案新子計畫今天第一次kick-off meeting.套句我們主管的話:「我們做專案是做気持ちいい的,申請計畫什麼的只是順便而已。」

確實,在這專案中,成員間的權力關係很有趣,猜猜看在這個專案中最有話語權是誰?長官?主管?programmer?以上皆非,答案是我們Art。你看過敢直接打槍長官想法、在會議桌上跟長官"抬槓"的Art嗎?XD

不過,或許是過去的訓練太深刻了,面對發散式的討論,完全就沒有想法。白板上心智圖繪出的一個一個項目,看在我眼裡就是工作分解以及綜要徑湊合成的時程....,做「專案」跟打造一項「產品」需要的職能著實不一樣。

也儘管做的是教育科技相關工作,但之前科技博覽會中一位老師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以前我們教書眼睛看的是台下學生,現在有了電腦、單槍或是行動載具,反而老師、學生都是在看投影幕。」

在我的看法,科技什麼的只是一種「Media」,我心目中的理型教師就是靠著三色粉筆打天下,仰賴的是肢體語言與抑揚頓挫的語調。

也因此我預見在普及化的科技底下,將會有與之反向的作法興起。

若我能選擇發展方向,我會主打親師生「親近、陪伴、共學」,而其後輔助之功能則為:動機增強、學習輔助以及補救評量。

---
2014.9.4

2014/08/23

展場擺攤心得之3LL

之一 網路與電

網路與電源是展示之所必須,特別是當提供的網路服務時,請想好網路斷線、平板當機時你要拿啥玩意展示、解說...。

之二 民眾之觀展行為

1、你只有30秒引起他人興趣,多數人只想要你馬上幫他在摸彩卷上蓋章。
2、QRcode 做了但有人掃嗎?據我觀察,40~50歲這年齡層,多半用紙筆在傳單後頭記錄,20~30歲這年齡層則會利用相機/手機直接拍下畫面記錄。
至於,紙本文宣品這種東西,雖然印了有99%機率會被當廢紙丟掉,但多數人的行為顯示他們仍預期攤位會有文宣品提供。
3、除國、台語外,或許下次得準備簡單的英文介紹講稿......。

之三 略記民眾之提問

1、這服務要錢嗎?
2、誰可以(有資格)使用這項服務?
3、怎麼註冊?很複雜嗎?
4、只有平板能玩嗎?用pc可以玩嗎?
依據這些回饋,可以開始想想下次的文宣設計了!
---
2014.8.23

2014/07/19

MOOCS、翻轉教育的影片教學是有效的解法嗎?

MOOCS、翻轉教育的影片教學是有效的解法嗎?

推廣者的說法:「不懂的地方可以一再重播,自行控制快轉、慢轉,多棒啊!」

影片作為一種教學媒體/媒介,或許在傳播效率、散佈上,極具效果。
但我想在不具備任何先備知識下,知識根本無法建構。
畢竟不懂的東西儘管看了一百次也沒有任何意義啊!

Vygotsky認為,學習者需要有人協助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作連結聯繫,若沒有人協助,一般學習者將無法跨越學習上的障礙。

所以,重點仍然在搭配的教學設計、課堂上的討論、教師/同儕的學習協助。

---
2014.7.19

寫在觀看課程影片後卡關的第三天。

我的流體智力應該在升上大一後早降至最低點...

2014/07/18

初觀華人數位學習新典範:磨課師 - Taiwan MOOCs

教育部新一代數位學習計畫進行至今也過半年了,從今天(7/15)開始陸續將有一系列磨課師(MOOCs) -http://courses.taiwanmooc.org/,下半年受補助一系列課程也將陸續上架,有興趣的人可以註冊去看看。今天看了清華MOOCs的一門課,1080p畫質、聲音都很清晰,但我注意到的幾點小問題:

2014/03/16

總會有辦法的

日劇《總會有辦法的》(なるようになるさ)是《阿信》編劇橋田壽賀子的新作,今年88歲的她表示今次主題是:「失去居所的三個年輕人,與子女獨立失去人生意義的夫婦,進行交流及再生」。

2014/02/13

台灣研發通訊app - Juiker

最近在研究這款app,通話品質網路上風評似乎不錯。

反觀我們單位內的VoIP網路電話,外線進來話質時好時壞,進行業務聯絡時,經常被抱怨....甚至有的時候還不通...或得在一片沙沙雜音中測聽力、猜語意。

因此,我對網路電話的使用經驗很不好,套句pc家詹宏志說的:把通話(talk)功能做到極致。

不然,我真的很想要一台普通走實體線路的話機...

---
2014.2.13

Juick官網
https://www.juiker.tw/

2014/02/08

待起新局的數位學習

關於數位學習,我個人以為這是未來趨勢,但我看法一向悲觀,至少現階段投入的"錢景"我並不看好,現在步入市場多半是在替人教育用戶且燒錢。

若以雲端的架構來看,可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簡稱PaaS)軟體即服務(SaaS),底下我皆以高雄市作為舉例。


2014/01/25

MOOCS平台

趁著好天氣做點功課...現行MOOCS可看見的商業模式有:

1)高教:高教策略聯盟,短期先衝課程量+知名度,後期導入學歷認證收錢。
2)產業界:高教+職訓,初期結合學校資源培育學生,出社會後結合職訓賣課程。
3)k12:結合補教業 or ngo/npo佛心事業...

2014/01/03

#翻轉k12:翻轉浪潮下-重尋教師新價值

當文明進步,你認同我們的教育也隨之進步嗎?人人都說教育真的出了問題,但你知道學生的問題究竟在於何處呢?學生閉口、教學時間不夠、進度落後,諸多課堂上問題,葉教授均一一提出解方,世上真有如此好康?

高雄市教育局邀請葉丙成教授於20131213至本市勝利國小專題演講,講題:翻轉浪潮下-重尋教師新價值。你、我作為老師在哪?且聽葉教授娓娓道來。

講者介紹:葉丙成,號丙紳,現任台大電機系副教授、台大 MOOC 計畫執行長

翻轉浪潮下-重尋教師新價值
http://stream.kh.edu.tw/site/channels/140?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