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位學習,我個人以為這是未來趨勢,但我看法一向悲觀,至少現階段投入的"錢景"我並不看好,現在步入市場多半是在替人教育用戶且燒錢。
若以雲端的架構來看,可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簡稱PaaS)軟體即服務(SaaS),底下我皆以高雄市作為舉例。
- 之一 IaaS:現階段學校聯外(國外)頻寬問題仍是瓶頸。
目前底層的IaaS,如教育部新聞稿中所述,島內TANET骨幹將提升到100G,無線網路也將由30%擴即 35%。若以高雄市來說,無線網路正在逐漸汰換中,3年內高雄市(含原縣)將達到100%的涵蓋率。
唯問題在於:
1、聯外(國外)頻寬仍不足。至少現在每天高雄市上課時間聯國外的頻寬都是滿載的,聯國外頻寬不足會是問題的原因在於目前大部分學校老師使用的教育資源(如:youtube、Ted)主機接在國外,因此曾有老師反映上課時很多資源他是不敢介紹給學生的。
2、從教網中心到學校的最後一哩部建。基本上,教育部負責的只是到教網中心的部建,而從教網中心到各校這段,則是各縣市自憑本事。以目前實施教師在校實施教學會遇到的問題,可能有:
1)終端設備(手機/平板)連到AP的負載量以及連線問題。來算個簡單的數學,一段教學影片500mb,一個班級有25學生,此時這間教室瞬間流量最多可到1.25G,可學校通常不只一個班級在上課吧?儘管實務上有不少解法,但頻寬仍然會是發展上瓶頸/侷限。
2)第一層維護的資訊人力不足。國中小的資訊教師本來就屬弱勢族群耗損即大。縣市合併後,原市跟原縣的網管人員的落差又更大了。我以為推動數位學習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只有”人”的問題。
- 之二 PaaS:Lms平台之UX、功能仍待加強。
現在台灣的完全不缺數位學習平台,缺得是”好用”的平台,平心而論目前各家廠商的平台都只能算是”堪用”程度。
唯這問題我以為算是結構性問題,初觀目前的數位學習/行動學習實驗計畫是如何推動的呢?通常會是:教育局找硬體廠商捐贈平板,然後底下再找學校合作。而平台的產生?可能會是2~3名約聘工程師在3~6個月間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下推出的實驗性作品。而所謂實驗性計畫便是學校師生與工程師協力合作debug的一段歷程(笑)。 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說:製造躍雲端要懂服務。(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468511.shtml)
至於成果如何?我想憑PM跟RD的本事了。
- 之三 SaaS:內容為王?沒有「內容」的數位學習。
台灣的數位閱讀推動幾年了呢?至今iTunes上繁體書櫃上仍空蕩蕩,Play書店略有起色,國資圖/國中圖仍在努力中。且觀數位學習國家計畫推動了10年,養出了多少數位學習廠商?而教育部的立場則是,網路部建好、平台搞定,內容就請基層教師自己產生吧!平心而論,數位內容之產生,一般教師會有這個能力/心力製作嗎?
至於目前當紅的”翻轉學習”,我則認為在高等教育上以及k12的補救教學上會有發展。以k12學生的常態分佈來看,前5%學生不必理他自然會有能力找到學習資源,前45%學生稍加關注便能獲得基本水準表現,重點在於落後的那50%快放棄學習的學生。
只是若需要大規模推展,我則認為大可不必。畢竟資源有限,人力還是集中在同一處才有規模效應。不然,搞得校校有平台,班班無內容,只會是笑話。
回到我開頭的結論,在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的狀況下,現階段投入就是在燒錢、替人教育用戶。好的數位內容製作需要資本、需要投入時間,但在數位內容廠商慘淡經營的現況下,現在就是在比氣長,看誰能撐到獲利那天!
註:仁瀚科技的StoryCloud故事雲、兒童數位圖書館計畫頗值得關注,至少這是目前檯面上規模較大的行動(從布局到行動至少花了2年多有了吧),能否形成新的Business Model 值得觀察。
>>>
Kun-che Hsieh
曾任職數位內容產業,總以為有鴻鵠將至,一心思援弓繳而射之,鮮能專心。舉凡日常關心議題有:Learning Sciences、HRD、HCI、文化創意產業、專案管理、先秦諸子思想、現代教育思潮、現代散文、編劇與寫作、作文指導、閱讀教學。
---
2013.2.8初稿
延伸閱讀:
1、台灣轉型雲端產業之路◎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
2、「數位學習推動計畫」103年起全面啟動◎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新聞稿
3、103年度第1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數位創新‧ 悅讀幸福◎教育部國教署新聞稿
4、打開閱讀教育新視野~實踐閱讀教育的理念與方向◎教育部國教署新聞稿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2497&Index=1&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