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5

路過展場之3LL


之一 在網路與電之外 - wifi 頻譜與IP分配也很重要


一直以為搞定網路與電就好,但在以行動學習為主的展覽,加上破百人的參觀以及演講的人。主辦單位提供的無線AP,在開場後一小時,開始不給力,404 error 頻頻出現...。
下午活動進行時,由於場內手機熱點、各攤自架的ap,造成會場內wifi 2,4G頻譜呈現大混戰的狀況,平板連線狀況極不穩定。
最後只好大會廣播,請大家關掉熱點以及ap,將乾淨的頻譜留給場內參與活動的人。

之二 闖關蓋章很老套但也很好用


闖關蓋章能抽獎這招很老套,但在攤位數多的展覽,要讓參觀人數平均分散到各攤位,確實是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對象以國中、國小的學生為主時,真的有效!
喔,對了,對大人也很有用!難怪超商集點行銷活動力歷久不衰...

之三 步出展場之後-更進一步的服務設計?


以往的推廣都侷限在場內,蓋完章體驗完摸彩卷投了,後續也就沒了。去年展覽結束後的GA分析顯示,9成9的觀眾回家之後不會再登入網站,so sad...。
或許,得採取一些較侵入式的手法?如設計活動背版,想蓋章得合照後上傳FB或IG,並tag幾位朋友,或打卡上傳之類。

得再思考展覽環境以及服務流程間的互動設計。
---
2015.11.13

2015/10/04

‪限界集落

「邊緣村落」指現代化社會中的鄉村地區因人口老齡化、人口流失等問題,造成鄉村規模縮小,甚至醫院、學校等公共建設因而面臨與其他區域整併或裁撤之鄉村地區。「邊緣村落」指村內超過50%皆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之村落。 - wiki 

近半年出現兩部以「邊緣村落」為主題的作品,一是NHK改編自黒野伸一作品的〈限界集落株式会社〉,另一是TBS改編自高野誠鮮著作的〈拿破崙之村〉。
雖說主題相同,但戲劇效果相異其趣,〈限界集落株式会社〉是真實系的寫實小品,從農產品產銷、品牌塑造到農產品種植,從中看到人與土地以及共存的掙扎。
而〈拿破崙之村〉一言敝之,則為熱血公務員帶動全村大改造的超級系作品,最後一集提到「善意」,不禁讓人想到最近很紅的一句話:「通往 _ _ 的道路,都是善意造成的!」
怎樣的好意,一旦國家機器結合要全面推行,彷彿都會造成災難。
Top - Down 跟 Bottom - Up ,因地適宜,每地的作法沒有最佳解。
在地農村小企業的經營與以公部門為主的整體農村營造,我歸納的這兩劇最大的不同在此。
---
2015.10.4
延伸閱讀:
.遲開的向日葵
.銀之匙

‪‎紳士文藝復興運動‬

「你知道牛津鞋與雕花鞋的不同嗎?」

「你知道隨身攜帶手帕的用處嗎?」

沒有人說,我會以為好萊塢興起一波『紳士文藝復興』,Gentleman這詞現在都沒有人用了,一種很老派的生活態度。
Boys will always be boys .

女孩越來越常被稱為女人,反而男人越常被稱呼為男孩,沒記錯日本是不是也有個類似的詞彙叫「草食族」?

這也是一部處處翻轉的電影,舉凡:年齡、性別、角色、科技。

Intern vs V. P. ,全職主夫與女強人媽媽、面試桌上年輕屁孩面試長輩,昔日的印刷技術到今日電子商務。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老派約會之必要〉,李維菁

也或許,某些老派的方式,更能傳遞出人情的溫度。

---
2015.10.4
#‎高年級實習生

認知心理學家蔡志浩說:「電視劇應該多用中年大叔為主角,台灣的中年人實在需要有個可以認同的角色來療癒心靈與抒發情緒。」
勞勃狄尼洛、艾爾帕西諾這些昔日的大叔,原來早就已過了中年逼近老年了...

更多大叔電影:
.飛行型男日誌
.寂寞拍賣師
.實習大叔

2015/08/06

資訊課程規劃(初稿)

上午的政策宣導太無聊,正好拿來作課程規劃!

套句我常說的話,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是現在從小開始學英語的國小學生。
是的,我是認真的,算算年紀現在的國小六年級學生畢業後進到職場,也不過是10年後的事。
時代進步飛快,為了避免中年危機,現在開始就要替未來作儲備!

目前腦海中浮現的主軸是邏輯力表達力以及資訊應用能力三者作為主軸。
我所描繪的資訊課程,並不是偏重於技術能力,而是整體的應用能力,能「應用」多少才是重點。

一、基礎邏輯力訓練 (五下/六上)

利用E-game打底,再輔以 code.org 之 hour of code,最後再進到scratch。 行有餘力再玩玩kodu、S4A,不過現行的學校環境應該不允許XD

二、簡報 X 資訊圖像化 X 語文表達力 (五上)

這年頭的坊間各類簡報課程非常流行,但似乎在過去的教育階段從來沒有人教過如何「簡報」這件事,在我的教育經驗中第一次上台報告似乎已經是高中了。

但是小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受過訓練的小五學生,已可以表現的有模有樣,若是一路練習直到上高中、大學,經驗累積下相當可觀。

初步規劃是在投影片製作的課程中,加上一些上台簡報的口語表達要點,以及會有大部分的心力放在視覺圖像化上,如何將原始資料、數據整理成「資訊」,呈現在投影片上,並加強說服力。

不過,要做到資訊圖像化必須得先有心智圖的先備概念,以及基礎的版面編排能力與色彩概念,一學期的電腦課時數肯定教不完,得協同藝術人文領域、國語課教學。

三、電腦多媒體 X 影像敘事(六下)

YouTube發源以來,未來已是影像的世代。如何掌握用影像呈現概念、想法,將會成為基礎能力。從認識影像語言,到實作分鏡、錄音/旁白、剪輯、音樂/音效等技巧。

特別是近來各單位諸多微電影/短片的競賽很多,課程結束後優秀成果,也可直接投稿比賽。

本來理想中的課程,應該連把編劇也要加進去,但要這麼做,除非是導師有整整四學期的國語課才可能這樣玩…。

上述的評量表現,我估計是0~10%優異,20%中等,40%一般,10%未達表現標準,畢竟我的規劃預設是以高雄市都會區的學生為基準,而且基模都是資訊重點學校的學生…,郊區學生是否會有文化刺激不足或是資訊近用差異,得再觀察。

---
2015.8.5 初稿

2015/07/11

午餐的敦子

你入口的食物決定了你的生活!日劇中扮演上司戶田對著蓮佛如是說。

《午餐的敦子》與其歸類於美食劇,到不如說是有療癒性質的職場劇。

柔柔、淡淡地,適合用餐期間搭配服用。

還記得當初看了蔡志浩(午餐的藝術)一文後,同感地寫下:

『一到中午立即「逃離」辦公室這密閉空間,似乎成了每天必備儀式,不出外走走、曬曬太陽總覺得渾身不對勁。辦公室內多數同事 並不像我,他們多能忍受每天長達數十小時,擠於一方之格手持滑鼠、緊盯螢幕,中午多半行色匆匆,速去速回提著戰利品窩居食用午餐,或一行人吆喝看著pps 漫天閒聊。
食畢,一行散伙就在那剛剛擺放午餐的桌子,混著食物氣味之桌面,或許還交雜著散落一旁文件的油墨味,趴著小憩一會。』 -2010.4.2
確實是種逃離感,關在辦公室有如被豢養的寵物,於是打從那之後每天便在五福路、一心路、凱旋路、中山路,以及鐵道另一頭的五甲這圍起的迴廊之間覓食,一天一店家不重複,抱著神農心態順眼的店就停車走入。

可惜那年代還不時行FB、IG,行動網路、智慧型手機也尚未成為標配,仍是高價的玩具,移動的軌跡搭配相片,也會是一種不錯的紀錄。

---
2015.7.11
‪#‎午餐的敦子‬ ‪#‎療癒‬ ‪#‎日劇‬

延伸閱讀:
.午餐的藝術
http://taiwan.chtsai.org/2008/12/10/wucan_de_yishu/
.逃亡
http://taiwan.chtsai.org/2005/06/02/taowang/
.ランチのアッコちゃん
http://www.nhk.or.jp/pyd/akkochan/

2015/06/05

「翻轉Arduino,從Webduino開始」一段的愛與創意的創業歷程


「翻轉Arduino,從Webduino開始」這是一段來自前中冠資訊RD主管Marty的愛與創意的創業歷程!本次講座Marty以「三創」作為引題,進而帶到Aundro與Web,以及因緣際會下翻轉誕生的Webduino。

  • 創業:Marty分享了離開在南部薪資水平算滿優渥的中冠資訊的心路歷程......。嶄新的中鋼集團大樓面對著高軟園區,隔了一條成功路,這頭是安身立命之處,另一端是夢想起點,該走穩定安穩或是創業一路,花了半年說服老婆,加上創業團隊力挺,終於毅然決然走這條路。

  • 創客經濟:Maker當道,當前可說是自造者時代,高雄擁有著不少Maker space、社群,舉凡洗電路板、木工、焊接,樣樣都難不倒這群人。

  • 創意:上禮拜才結束的Maker Faire Taipei 2015,儘管未能到現場,可透過分享也得知不少有趣的作品。看似平淡無奇的機器人,不禁讓人開始陷入莊子有用無用之辯,但更多時候樂在其中無需任何理由。況且,當操作精細程度到達某一程度,是否也可算是一種創意!?

  • Aundro與Web:舉凡Aundro、或是聯發科的 linkit思考的角度均是以開發版為主體,web為依附。但過去開發產品的經驗,讓Marty想到了另一條路,思維翻轉下Aundro X Web,Webduino因而誕生。

  • Webduino X 程式教育:Webduino是立基於Html標準,過去的失敗開發經驗讓Marty知道,永遠不要自訂標準,亦如鋼鐵界ERP龍頭中冠也會吃大虧。以Web為主題,將開發版、感應器視為一個一個標籤,即可利用html5、javascript操作Aundro。

    當前Webduino較適合應用於高中以上、大專,至於國中
    小Marty團隊也利用了scratch的開放模組,實作了以積木式拖拉元件操作感測器的方式,而成果當然也可以匯出為標準的html。
這夢,仍在現在進行式!


---
2015.6.5

延伸閱讀:
webduino官網
http://webduino.io/

webduino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ebduino

昆語:

其實,聽過不算少場創業分享,大抵在這些人中可以看見相同特質!在那當下,看見了某樣契機或洞悉了創見,讓人產生一股衝動「就是他了!」進而行動,乃至天無棱、山地合,終此不渝!

或許,正如《圍城》所說:「外面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穩定與變動其實不算相反詞,易之三義,不易、易簡、變異,亙古之道理。

造夢者時代,或許我們曾經都缺乏了勇氣,在一次次中競爭中喪失了自信!適時的故事分享,與舊日時光佐茶,小魯們翻身度過週末小確幸,卻也再次準備迎接藍色星期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週,而復始...


2015/05/03

網路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

炎炎假日,正好在家瀏覽國發會的〈網路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我僅關注數位教育這塊,白皮書的內容與教育部之前提出的計畫沒有太大差別,提到的基礎網路部建、MOOCs計畫仍是現在進行式。

引述智慧生活分組綜整摘要,數位學習子題方面如下:
– 規劃光纖到校並加強最後一哩校園網路之基礎建設,並評估增加校園資訊人員的機制。
– 培養學生資訊技能及軟體研發等能力,且試辦各類型科技應用教育,朝向多元學習。
– 統一學籍資料庫標準,方便學生轉學攜帶及適性化教育,並將研商學籍資料庫訂定標準與規範,協同地方政府一起建置。
此外,在網路資安隱私部分:
–關於資安人才培育,將於白皮書中將人才培育向下扎根,規劃中小學資訊(安)相關課程,將資安成為全民運動。
---
2015.5.3

2015/01/16

不懂程式也能打造app?試用Smart Apps Creator與EZoApp!

最近接觸了Smart Apps Creator 與EZoApp 2款製作app的軟體,儘管2套軟體都號稱不會寫程式也能輕鬆打造app,但我們都知道天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怎麼可能有這種好康!

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的確不會寫程式也能做出陽春型的app,但若不懂基礎的程式運作邏輯,可能啥玩意都做不出來。

就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這兩套軟體各有特點,簡單歸納如下表:


  • Smart Apps Creator – 主打教材製作功能,操作上也算容易入手。80%的操作同PowerPoint,加上套用模板很簡單就能產出教材。唯使用上較複雜的地方在「互動功能」的設計,這真的很考驗智商與基礎程式邏輯,看著廠商demo的產品百思不得其解,等專案製作檔一開啟卻又驚呼原來這麼簡單!
  • EZoApp – 適合開發行動裝置上的app,可串接API與接收JSON是其特點,拖曳積木程式模件的設計也相當容易上手。不過,個人認為這套軟體有門檻,要略懂HTML5 、JavaScript 、 CSS3、 jQuery才可以使用愉快!

總結以上,市面上相同的軟體其實不少,但重要的不在於製作的工具而在「想法」與「流程」。就以數位教材的製作來說,一般老師有的是教學點子、教案,但缺乏多媒體與程式設計能力,這類工具的出現可以輔助老師們製作教材。

好比說Smart Apps Creator的代理商推出的產學合作計畫,若老師們有好的教學點子可以授權或賣給他們再重製,藉此補足老師們缺乏的多媒體與程式能力,而廠商也依此獲得教學領域的know,算是不錯的互補合作!

---
2015.1.16
source:
.Smart Apps Creator

.EZoApp

2015/01/02

冷門學科的春天?若知識成為消費性零售商品


〈芭樂人類學〉、〈歷史學柑仔店〉、〈巷仔口社會學〉...注意到這些共筆blog,最早是由〈芭樂人類學〉開始,約莫去年〈歷史學柑仔店〉、〈巷仔口社會學〉...等類似的站台相繼出現,到了2014年底〈哲學新媒體〉甚至是以社會企業的組織型態出現。

知識 X 媒體 X 新科技

細數這些站台: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幾乎都可說是票房毒藥。「讀這些學科有用嗎?」人們質疑的聲音彷彿在耳邊響起。早在千年前莊子早論述有用、無用。然而當這些「無用」學科碰到了新科技,竟擦出了火花,成了「有用」的創業。

當"Google"從名詞演變為動詞,昔日廟堂上望之儼然的知識,現在只要連上網路,人人只消動動鍵盤、滑鼠都可成為鍵盤專家,從外太空談到內子宮。

海量知識的氾濫,現在人們該擔心的不是知識如何取得,反而是知識如何過濾?例如,為了打擊網路傳言、轉寄信上種種偽科學,〈泛科學〉自網路上聚集一群專家,以實證知識撰寫科普文章以正視聽。

網路 X 知識商品化

若說網路讓大眾擁有發言權,知識取得更為容易,也意謂著昔日「專家」身份的崩解,人人都可以是專家。Khan Academy、Udemy利用了網路傳播性與錄製的便利性,產出了大量教學影片。

然而上述提到的共筆blog的傳播媒介仍然是以文字為主,在YouTube興起之後影音多媒體的影響力是最來越大了,比起文字現在的人們反成比較習慣圖像,如〈臺灣吧〉製作的一系列臺灣歷史教學影片,以活潑影音將生硬知識轉化,吸引大眾接觸。

往後,相信平台不是問題,手機錄影也邁入了4K境界,只要擁有知識,加上合宜的教學設計,任何人都有機會當老師、上網授課!

---
2014.1.2 初稿
2014.1.7 一修

reference:

中山大學MOOCs-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第十一講內容:為何有些知識會變成消費性零售商品。

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