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 – 數位學習所處理的知識如何定位?

〈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 – 數位學習所處理的知識如何定位?〉

文/kun

這天,公司同仁分享他製作認證課程的經驗時,提到一位社大的老師不認同數位學習的概念,他認為知識應是存在於行動、經驗中,必須沉浸於田野中實際去體驗,方能獲得。他批判我們將內容包裝為套裝知識,不是適合作法,現實世界的知識不應如此切割。

什麼是套裝知識呢?簡單來說,將世界存在的普遍知識經大幅度篩選,再專門化、抽象化、系統化,編制而成的知識體系即為套裝知識。教科書上鋪陳的材料,即為套裝知識的典型,如數學、國語的系列課程即是明顯類型。

反之,經驗知識是動態的,它以學習者為主體,不斷與學習者的經驗起了共鳴或衝突而發生的普遍發生的其他人的經驗精華。黃武雄認為社區大學的定位在於以重構的知識為基礎,從事經驗交流的開放學校。不同先天條件、經驗背景、思維方式的人,通過共讀 – 思辨 – 討論的實際密集互動,相互教育、互相啟蒙,進而促發人的知性成熟,進而進行內在反省。

黃武雄在《學校在窗外》提出,學校存在目的為:1、打開經驗世界2、發展抽象能力,以便與世界真正連結。黃武雄同意Illich的說法,學校制度化教育主要在教導套裝知識,並未著重於經驗世界的印證。

據此,套裝知識幫助人取得文憑,卻無助於人的知識成熟。應而從此觀點,方能理解該位老師所批判、反對的「數位學習」為何。

---
2012.11.28

【後記】
以教學設計常用的ISD model來說,它原本是一套系統化將經驗世界中的知識化作套裝知識的工具。因此,應從「目的」談起,進而思考「數位學習為何?它的存在是要取代課堂教育嗎?」我不認為如此。

對我來說數位學習是套工具,一種學習的方式、手段,用來促進學習、輔助教學。據此,在社大這個脈絡下,我認為可以強調:
1、學生面,數位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輔助科技。
2、教師面,數位學習作為一種促發學習動機、精進教學的輔助。
3、課程面,數位學習的教學設計應注重於問題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
進階閱讀:
1、黃武雄,《學校在窗外》,台北:左岸文化。
2、黃武雄,《童年與解放衍本》,台北:左岸文化。
3、Paulo Freire,《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4、Danald.A.SChon,《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5、Robert M. Gagne..等,《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台北:Thomson。